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妊娠 > 输卵管妊娠(宫外孕)
编号:13636794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5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中西医组采用西药+中药进行治疗,西医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不良现象和血β-HCG下降时长、输卵管通畅率。结果:中西医组患者总疗效明显高于西医组,不良现象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血β-HCG下降时长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输卵管通畅率中西医组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现象,缩短血β-HCG下降时间和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

    宫外孕主要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的妊娠情况,导致宫外孕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饮酒、吸烟以及各类妇科炎症等。若宫外孕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诊疗,则极有可能诱发急性大出血,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以往宫外孕或子宫体非正常着床部位的妊娠一般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现在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也在不断发展[2]。为了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效果,我院医生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本文就我院医生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的心得体会做出了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两组,每组50例。其中西医组:患者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27.94±2.65)岁;中西医组:患者年龄为21~42岁,平均年龄为(27.92±2.64)岁。停经时间25~56d,平均停经时间为(37.64±2.32)d;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均无宫内妊娠现象、输卵管包块直径均未超过4cm,且均未有流产症状。血β-HCG均在272~9557mlIU/ml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较好。

    1.2 治疗方法

    西医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给予米非司酮片50mg/次,q12h,连续治疗7天,观察效果。

    中西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的宫外孕治疗药方。方为:丹参20g、赤芍15g、桃仁5g、三棱5g、莪术5g。该方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三次在一日内饮用完毕。连续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有效、无效。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妊娠试验结果阳转阴,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胚胎包块明显缩小甚至消失,B超结果显示原始心管搏动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妊娠试验结果呈阳性,血β-HCG值无明显变化,胚胎包块无缩小甚至出现增大,或症状加重转为手术治疗[3]。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不良现象和血β-HCG下降时长、输卵管通畅率。

    1.5 统计学方法

    患者年龄、疗效、不良现象和血β-HCG下降时长、输卵管通畅率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包处理,数据经卡方检验(疗效、不良现象、输卵管通畅率)和t检验(年龄、血β-HCG下降时长),当P<0.05时,表示实验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西医组患者总疗效明显高于西医组,不良现象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血β-HCG下降时长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输卵管通畅率中西医组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率的升高,输卵管炎症发生率也有所升高,导致宫外孕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宫外孕易引起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一旦出现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时应考虑为宫外孕,立即进行血HCG检查、B超等相关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和处理。由于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治疗方式,并不被所有的患者所接受。部分患者出于对手术风险和后遗症的担心,还是要求在胚胎包块未导致输卵管破裂之前进行药物保守治疗[5]。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与孕酮竞争性结合受体,使患者体内孕酮水平下降,引起蜕膜组织变性、坏死、脱落。稽留流产时蜕膜绒毛组织已发生变性坏死,使用米非司酮后很容易干扰雌孕激素受体之间的平衡,从而加速妊娠物自然排出。而在中医理论中,宫外孕是因为血瘀气滞而使得胎孕异位,治疗方法应以活血化瘀为主[6]。本次使用的中药方中的几味中药均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使血肿包块被人体吸收。采用米非司酮+中药方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使胚胎停止发育,更可以促进死亡胚胎的排出和血肿包块的吸收,提高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现象,缩短血β-HCG下降时间和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瑰艳.活血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45例[J].陕西中医,2014,13(10):1360-1361.

    [2]裴海英,张大微,吴钦兰,等.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68-172.

    [3]彭雪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化妊娠120例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1):88-90.

    [4]施琴.浅谈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宫外孕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9):2952-2953.

    [5]田艳红,邓高丕.辨证论治+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22(12):1634-1635.

    [6]谷秋阁.探讨中西医保守治疗宫外孕的护理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3(22):24-26., 百拇医药(高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妊娠 > 输卵管妊娠(宫外孕)